《白銀帝國》導演姚樹華:談商道、論人情

《白銀帝國》是台商郭台銘首度大幅投資的華語電影作品,內容改編自小說《白銀谷》,講述清末民初,富可敵國的山西票號「天成元」裡康氏父子的傳承、晉商及三子(郭富城)、繼母(郝蕾)與康老爺(張鐵林)之間的三角戀情。歷經三年的等待,《白銀帝國》終在十二月初登陸西雅圖。為隆重其事,導演姚樹華更伴隨著電影來到西雅圖宣傳,並接受訪問。訪問當中,姚導展現出作為學者的博學、對中華文化深刻的了解及對華語電影獨到的分析,令筆者受益匪淺、獲益良多,亦希望讀者能從中有所得著。

繼續閱讀 “《白銀帝國》導演姚樹華:談商道、論人情”

香港拔萃舊生 表威爾市首位華裔市長李瑞麟

今年一月十四日,華盛頓州第五大城市﹣表威爾市 (Bellevue),舉行市議會市長選舉。結果從香港移民美國的李瑞麟(Conrad Lee)獲得全票支持,成為該市歷來第一位華裔市長。這位在雲南出生,香港成長,美國植根的前拔萃男生,擁有工程學位及商管碩士,至今移民美國已經四十多年。於六十年代,在波音公司受聘,退休後,他沒有像其他人過著環遊世界,弄孫為樂的休閒生活,反而是選擇每天營營役役出席各種的社團活動,為華裔社群工作的生活。很多華人對他從政的決擇不了解,不明白為甚麼他要拿苦來辛。

對於這點,他不以為然地道出自己的想法:「居美多年,我對不少華人移民後,關心中港台事務,更甚於自己所處地方所發生的事,與主流社會脫節,有很大感概。我希望以身作則,鼓勵華人多關心自己的社區;除了著眼改善自己的生活外,亦要培養歸屬感,回饋社會。多做義務工作、投票及發聲。」 又說:「中國移民較看重成果,心急見到回報。但是政治不是這樣,未到最後都很難知結果,但不去試,不去做又怎知自己適不適合呢?像游泳一樣,要跳入池裏去試,才有機會游出大海。做任何事都要專注和勇氣,隔岸觀火,又拿不定主意,都是沒有用的。」

繼續閱讀 “香港拔萃舊生 表威爾市首位華裔市長李瑞麟”

在海外傳承詠春文化

在六、七十年代,香港曾有過一陣學中國功夫的熱潮。後來,隨著功夫巨星李小龍拍的功夫片,暢銷全球,這股功夫熱潮更被推上高峰。當時武館林立在街頭巷尾,熱鬧非常。這股熱潮在九十年代、二千年後慢慢趨於平淡。對此,洪拳第五代傳人劉家勇師傅及彭志銘曾在一個專訪(1)中,感慨香港人變得功利,令到練武這種「沒用途」的文化漸漸流失。

DSC07294

同時他們亦感慨武術文化亦有變質的趨勢,「現今的武館只有小童會來學武,因為他們的家長要將子女練習的過程拍成短片,給小學校長看,作入學用途! 不為學武而學武,自然無法練出傳統武術精神。」劉家勇師傅長居美國,他觀察到外國人比中國人更尊敬中國武學文化。更懂尊重師父-即使居住的地方遙遠,仍願意花上數小時的來回路程,為求學習一兩個小時的洪拳。也用心學習功夫背後的中國傳統思想、哲學。提起香港武術界的未來,他們更感嘆道:「可能將來中國人要跟鬼佬學功夫!」

繼續閱讀 “在海外傳承詠春文化”

紀錄片不老騎士-導演華天灝

只要有信念和勇氣,一步步去做,終會達成夢想。就算八十歲又如何?台灣紀錄片<不老騎士>所講的就是這種努力完夢的精神。十七位,平均年齡八十一歲的老人憑著堅毅的意志,一同完成為期十三天的駕電單車環台之旅。片裏的故事故然精采,片外亦有另一個故事。年靑人以六年時間,追尋「電影夢」的故事。

1348644966-3819867216
繼續閱讀 “紀錄片不老騎士-導演華天灝”

武俠小說

金庸、古龍與梁羽生的作品,今天仍然大受歡迎。金庸武俠小說更被奉為經典,被各地華語讀者喜愛。有人甚至說,金庸應該憑武俠小說拿諾貝爾文學獎,以表彰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。三位武俠小說大師:金庸、古龍與梁羽生憑著寫武俠小說成名、生財、發跡。他們在文壇所享有的地位,或會令人誤以為武俠小說及武俠小說作家在五、六十年代地位優越,文人都想以此為生。

繼續閱讀 “武俠小說”

《彊屍》-顛覆與重生

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被喻為東方荷里活,電影賣埠成績理想,片種百花齊放。八五年,香港開拓獨有混合奇幻、搞笑及動作的彊屍片戲種,由林正英、錢小豪及許冠英主演的《彊屍先生》大受觀眾歡迎。林正英的道長形像深入民心,彊屍片亦在八、九十年代長拍長有。直到九七年,林正英以四十四歲之齡英年早逝,彊屍片這種戲種亦隨之沉寂十多年。

繼續閱讀 “《彊屍》-顛覆與重生”

節日交淺言深的憂鬱

從十二月的聖誕節到二月十四日情人節,加上農曆新年,是一段奇怪的日子。

一年有十二個月,但好像這段日子最令人感到寂寞,在這段日子之前,很多人好像趕死線一樣,
到處找尋Target,快速結合,節日過後又快速分手。

宏觀點看,其實這現像跟很多人趕結婚死線一樣
他們說:「我要三十歲前結婚!!我要三十二歲生BB!!」
他們主要並不是看身邊人是否適合,是看死線前身邊有甚麼有人?

s2_53fd7cfb68113
繼續閱讀 “節日交淺言深的憂鬱”

忙了.忘不了舞台劇劇本習作

人物:

安仔:26歲,並不成功的演員/剪片。有外國國籍。

何寶榮:28-30歲,有一個五歲女及惡怪獸老婆。洋酒入口商中層。

旭仔:28歲,賣保險,老父近年去世。

主題:

成長是寂寞、令人自我懷疑與痛楚的;

前提:

一個並不成功的演員/剪片想找回兩個舊時好友拍短片成名,可是兩個舊好友不再有閒情。

繼續閱讀 “忙了.忘不了舞台劇劇本習作”

中年危機提早

香港年輕人現在普遍都很不開心,買樓很遙遠,甚至擁有私人空間也很難,完成夢想也沒有希望。大家都像活在困局中,充滿無力感。或許原因在於以前的人認命,現今有些人在嘗試掙扎,去追夢。

從前定義中年危機在五、六十歲,人到中年,身體開始變差。於家庭、於公司不上不下,頓感迷失。工作日復一日,使到人對生活產生懷疑,繼而思考餘下人生何去何從?現今這種思考好似提早,年輕人分兩種,有些年輕人在三十多歲已經認命,不斷工作,為儲首期,為結婚生仔而奮鬥。其它不認命的,每天掙扎,失落,與社會搏鬥。

或許以前的人認命,現今的人太多幻想,有選擇、有後盾。也許我們受的教育多了,童話化了社會,懷緬不用憂柴憂米的童年,也許生活或許從來都很難,只是父母太保護我們。

繼續閱讀 “中年危機提早”